查看原文
其他

留在人民广场的相亲电话,七年后仍有人打过来 | 三明治

舍依 三明治 2021-09-09

11月的短故事,舍依写下了一个和相亲有关的故事。在写作的过程中,她说到这样一个感受:“我原本想表达,突然发现我性格上其实很懦弱的一直选择容易的路,因为被安排的只要做一个执行者其实很简单。本来想说这样并不好,但写到后面,我也没有想通这样好不好。虽然我选择容易的被世俗理解的活法,但是好像也没有错。”


其实我觉得这个感受特别真实,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其实并不能那么清晰明确地辨别什么是自己要坚持的,什么是要放弃的,自己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应该怎样应对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影响,Lusicca写出了一种混沌、困惑的状态,自己是如何在这样的状态里遇到了自己的先生,组建了家庭,养育自己的孩子。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往前走,做很多选择。去记录并思考这种混沌的真实,也许并不那么“耀眼”,但也是非常珍贵。

文|舍依

编辑|依蔓



“挂牌,男,1982年,本科学历”,鼠标右击新页面打开。“挂牌,男”,再打开新页面。帖子从上到下没找到照片。叉叉。第二个帖子,有照片,不顺眼。叉叉。第三个,有照片,正常。打开在线的QQ邮箱,未读邮件,零。开启一个新邮件,黏贴第三个帖子的邮箱地址,从已发邮件里拖出同样的文字内容,发送。


你好!


在交大论坛上看到您的帖子。


我先自我介绍下:女,xx年xx月出生,摩羯座,161cm/48kg,xx人,xx毕业。目前在一家快消品外企工作。喜欢运动、旅游、看书,最近开始喜欢攀岩和骑自行车。想找一个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个性比较外向乐观,附件是我的照片。


期待您的回复。:)


刷新了一次邮箱,未读邮件,空白。


2012年下半年开始,很长一段时间,记不清持续了多久,我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交大饮水思源论坛的鹊桥版块。QQ邮箱已发出的文件夹里,陈列着一行行标题为“看到交大BBS你的挂牌”的邮件。


我数了数,那时候发出了大约50封邮件,但大部分都没有回复。





那一年,我27岁,结束了一段已经谈婚论嫁的异地恋情。两个家庭的结合,经济基础、父母性格、异地问题都被无限放大了。父母从委婉反对到态度坚决,最后爆发激烈的争吵。


“你现在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我讲了什么,讲一句话都不能讲了。你有本事滚出去。”父亲站起来,拔高了声音,脸胀得通红,青筋随着每个重音不断凸起。“你有多少能耐,工资几千块钱,以为赚了很多,了不起了。住家里,一分钱都没给,吃家里,住家里。读书几年书,以为自己比我厉害了。还有本事威胁我。”


和每一次一样,如果没有遵从父母的意愿,辱骂会从事情本身上升到否定我的所有。砸摔东西,高声斥责我的不孝和忤逆,贬低我,说我无能。


我从来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这种被否定的情绪,我选择逃避,我发消息说“我们分手吧。”我对自己说,是的,你是被迫的,你太辛苦了,你没有办法,你只能这样。我蜷着身体躺在床上,哭得上半身抽筋一般,停不下来。但我的耐受性不断增强,只用了1个月,我就可以正常生活。分手后,父母又和我回归了平静。


重新单身后,我跟着朋友参加长跑团。每周六固定的团跑很热闹,他们的目标是42公里的长跑马拉松,我也把这个作为了我的目标,一群人从滨江大道边的便利店起跑,领跑的在最前面,团长垫后。大部分跑友都跑了很久,我是稀稀拉拉的最后几个之一。喜不喜欢跑步,有时候并不重要。


我也开始在家周边的公园跑步。公园晚上不开灯,夏天有很多散步和遛狗的人。我在手臂绑上手机套,插上耳机,下了几首跑步专用歌曲,跑了一小段。耳机线不断打到手上,耳边的音乐让我根本无法调整呼吸,我一点也不喜欢音乐。绕到小路上,我慢慢停下来,拔掉耳机,重新开始。耳边只剩下我的呼吸声,我的脚步声,甩甩手臂,更清晰的是从胸腔吐出的呼气声,机械往前迈的脚步声。


没有其他声音,只有自己身体的声音,突然很孤独。





过个年虚岁要进入28。28岁像个分界岭,没有人知道这条界限是谁规定的,28岁之前可以单身,28岁之后就必须结束这个状态。分手的人离开后,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没有任何痕迹,尤其是在我父母的生活里。他们很快就忘记我才分手大半年,当下的状态才是真实的状态。他们开始为单身的我焦虑。


母亲常常问:“找男朋友了么?“


“没有,哪有时间,忙都忙得不行。“


“那也要找一下,都要28了。”


“ 哦。”


周末出门,在家门口穿鞋子,母亲就问和谁出去啊,有男的么,我回答都是女生。“老是和女的出去吃饭。” 我穿上鞋子,不出声,打开门。


父亲说要回老家吃喜酒,饭桌上,和母亲聊天,“下周我要去老家,xx家女儿结婚了。” “和L差不多大吧,不是刚还在相亲么,就结婚了。”母亲说。


“哪里差不多,26岁,过年相亲的,小孩都要有了。”


“哎哟,1年内相亲、结婚、生小孩啊。快也是蛮快的。”


“一下子把大事都完成了,就不要操心了。”


母亲转化话题到我身上:“要不要叫大姨给你介绍下?”我说我在上海,大姨在乡下介绍一个,异地么?


“那可以介绍一个也在上海的啊。”


“再说吧。”


他们无法停滞在任何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上,不合适要求分手,单身了要求结束单身。如果没有马上解决,他们的情绪会用各种方式传递给我。晚上睡不着,要吃安眠药,要去医院,和我争吵,甚至离家出走。他们说“你会没有人要的。” “你再不找,就嫁不出去了。” “你会孤独终老的。” “你翅膀硬了,不听我们的了。”


我一直被推着往前走,潜意识里,是不是我也认为他们需要解决的那些问题没有错,我必须解决,解决后,生活才能恢复平静?就像小时候父亲很讨厌听到不间断的咳嗽声,我只要一咳嗽就会被骂,每一次要咳嗽的欲望到了喉咙这我可以硬生生咽下去。我现在很少咳嗽,或者不太会咳嗽。


我接受分手是正确的,我一个人去到异地将面临婆媳不和、没人照顾。摆脱单身状态是正确的,我年纪越大越难找到男朋友,老了没有伴,我也会觉得孤单寂寞。





那个年龄段的我们有个统称,叫做适龄女青年。再往后,就是大龄单身女青年。身边所有的女朋友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结婚进行中的,一种是摆脱单身中的。


每个月都有朋友结婚,小学同学,大学同学,工作同事。任何一个知道我是单身的朋友亲戚,都热衷于介绍。结婚,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个年龄的女性,在医学定义成为35岁高龄产妇前都必须结婚。


单身的我们凑在一起,逛街看电影喝下午茶,对婚姻满不在乎,但聊的话题又都绕不开男人。新认识的男性朋友,被介绍的结婚对象,身高长相工作收入。大家都在这个状态里,无一例外。


母亲有一天晚上难得来到我房间,坐在床尾,把脚伸到被子里,手也伸了进去。她头微微前倾了些,笑着看我。


“干嘛?”我放下手机。


“那个,妈妈认识一个阿姨,正好介绍了个和你差不多年纪的小伙子,你要不要认识下?”


“哦。”


“条件还可以,175cm,xx大学本科生,安徽人,好像在银行上班的。先聊一下?”


“哦,可以啊。”


“那我把你QQ给他?” 我的配合,让妈妈的语气欣喜的上扬。


“哦,好。”


母亲像完成了一个任务,任务达成后就离开了我的房间。


那段时间周末他们出门频繁,每次都是吃了午饭就走。介绍了两个后,终于忍不住告诉我,他们周末都去人民公园,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拒绝了。那时我没有亲自去过人民公园,我觉得如果自己去人民广场就预示着我真的嫁不出去,非常丢脸。


对于他们介绍的男孩子,我不排斥,也不主动聊天,不主动见面。每个男孩子都是父母在人民广场精心挑选的,身高合适,本科以上学历,江浙沪为主,工作年收入高于我。男孩子的父母,他们也都说过话,聊得比较融洽。


但就是这些比较过、挑选过的人,5个有4个都会让我感慨,正常的男人都结婚了?这个世界上只剩下这样的男人了?竟然有这样的男人?我非常不能理解,现在的人都怎么了。


比如A君是最早被介绍的,我们互相QQ加了好友。上班时,他发来一条消息“你好!”我也回复一个你好。第二条消息:“你在上班么?” 如果是普通朋友,我会说那不是废话么。但我还是礼貌地回复 “是的”。接下来对方一直处于输入状态,隔了很久,出现一条“那你忙吧。”我们的聊天就没有继续下去。隔了一周,同样的QQ号,他发来第一条“你好!”第二条:“你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上班。后面又是几周,仍然是同样的对话。甚至一年后,我还会收到这条“你好。”


B君是第一位真正见面的,看了照片,戴个眼镜,模样端正。不记得QQ上聊了什么,他约我在人民公园对面的东方既白快餐店见面。B君穿了件格子衬衫,带着眼镜,坐在快餐店的中心,方形的桌子,只有对面的两个椅子。到的时候,他已经点了一个套餐坐在那里。我站着打了个招呼,他没有起身,问我要不要吃,可以去点一些。我说不用了,放下包。


他留给我的位置靠外,不断会有人经过,碰到椅子。他一边说一边吃,我完全记不得他说了些什么,只看到他的嘴巴一张一合,边上各种筷碗碰撞的声音、走过人的脚步声、其他人的交谈声。他说了什么其实已然没有必要在意。半小时后,我借口朋友约了吃饭,快步离开那个地方。


C君是双鱼座O型血,他特地我和强调了他的星座和血型,很有可能因为这个他被介意过,我说我不介意。第一次见面大家感官正常,他问我要了手机号,但回去后始终没有联系。隔了一星期,我坐在客厅,用木桶泡脚,正拿着手机刷新闻,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座机电话。接起电话,那边问到:“你还记得我么?就是那天见面,双鱼座。” “哦,你好你好。” “你在哪里啊?” “在家,你怎么用座机打电话?” “我在单位,想到你的,就正好给你打个电话。” 他继续表达对我印象很好,希望保持联络。我友好地同意了。挂完电话两周,我还是没有收到一条消息。两周后,又是一个陌生的手机电话响了起来,同样的人同样的说辞,双鱼座O型血。至此,C君也上了我的黑名单。


还有其他人,一开始就会做比人口普查还详细的家庭普查。有没有上海户口?工作收入多少?和父母住么?住的房子是买的?多少平方米,什么位置?有的要了一张照片,还会要求再发几张生活照,问全身照头像太小,有没有近景照片?


见或者没有见的这些人,让我感觉非常魔幻,好像很多人都是没有办法正常交流的,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遇到能说话的,也是带着审视的态度,评估价值,没人愿意花时间进行你来我往的正常了解。


前两年我终于去了一次人民广场。那天下着雨,每个人的介绍做成A4纸大小的牌子,在上面写了清晰的出生年月、学历、身高、籍贯、工作、性格、征婚要求。路的一边,一排介绍牌整整齐齐地挂在连着两棵树的线上,像门店展示的价格牌;另外一边是小摊贩形式,介绍放在地上或挂在雨伞上,也有专门做了木架子的,父母站在那张纸的后面。


有经验的父母会把那张纸塑封一下,经久年月,不容易折皱弄湿。那些呆得时间短的,但凡有人往跟前凑,就主动聊天,你家多大了,做什么的。有的父母等的时间太久,坐在那里,有人上前也不会有反应,直到开口询问才会说话。


没有一个人的脸上是带着笑的,一种习以为常的麻木和理所当然的焦虑。孩子没有结婚成了家庭最沉重的负担,必须守在那个地方,才觉得做了些什么。





经过许多次失败的介绍,父母显得理解又不能接受。摆脱单身状态成了我应该去做的事情。像玩游戏一样,我被分配了“脱单”的任务,非常快速地反馈,为自己下达完成这个任务的目标、时间点、步骤和方式。


我的目标:找到能聊的来的对象,摆脱单身状态


时间跨度:1年


方式:用一切可以想到的方式,交友论坛、线下聚会,朋友介绍


步骤:每天重复


对于一个任务来说,只有两种结果,任务失败或者成功。一旦自己进入任务的设定状态,我会不遗余力地完成,不会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要结束单身?难道单身状态真的那么不好么?为什么一定要结婚,难道没有其他的替代方式么?那时我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这些问题。


我在可以扫描的范围内,隐蔽地发射出信号,注册了很火的交友网站,加入不同的豆瓣周末交友组,还登陆了交大BBS论坛。


工作日,我坐班车到公司,格子间还没有人,我就打开电脑,从浏览器的收藏夹里直接点开几个网页。世纪佳缘网内置筛选条件,刷新看看有没有出现新的照片。进入交大的BBS论坛,每天新增的帖子逐一打开来看。发现有合适的,长相顺眼、学历匹配、身高合适,有一致的兴趣爱好,我就会发出邮件。我查阅别人发出的征婚信息和挂牌帖子,将近50个消息,50多封邮件,回复只有个位数。发布消息的的那些人在想什么?竟然都不作回复。


偶尔碰到一个回复,“谢谢你的邮件,在那么多邮件中我只能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也祝你早日找到合适的那个人。” 我即刻也回了邮件,“你真是一个好人,能够邮件告知下,还是感谢你。”为什么我就碰不到呢?隐隐期盼我的答复能让对方回心转意。


我遇到了唯一一个联系上,似乎聊得也不错的人,约了某个周六下午见面。那天上午我特地去拉直了头发,显得更加淑女,画了妆,穿着斜肩的短裙,腰身收得更细些。做完头发我让理发师拍了照。消息进来了,上面写着 “对不起,我昨天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我们确定在一起了。想了很久,今天实在抱歉,可能无法见面了。” 那种感觉,就是在公交车后排位置,看到最前排的一个姑娘戴了一顶帽子,你很想上去问一声在哪买的,犹豫了很久没有过去。那个姑娘突然下站了,你再也问不到了,就看着她下车,消失在眼前。


周末的时候,我拉上闺蜜一起去参加相亲聚会。都是大规模的聚会,女生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男生不断调换位置和女生聊天。如果男生有看对眼的,可以直接索要联系方式。这些活动会有好听的名字,比如名校单身男女交友,四大高校联谊活动。参加活动的人都需要被筛选,非上海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等名校的不能参加,年龄也有限制,男士低于40岁,女士低于35岁。参加的人还需要缴纳会员费,每周持续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场地,同样的目的。和闺蜜进去前,我们会先去卫生间照镜子,互相整理衣服,前面,背面。


我想尽一切办法认识更多的人,继续参加跑步团的聚会、学习攀岩、加入骑行队,拓展着自己的爱好,选择会有更多男性参加的项目。现在想起来,所有的活动我都是有目的性地参加。到现在,这些活动里没有一项是我仍然坚持的。


我让自己变得更好了么?是的,我变得更健康更美丽,我让自己随处处于一个狩猎者的状态,在家外面的任何地方,武装了自己,用眼睛搜寻可能出现的猎物。





相亲了多少个,我记不得数字了。可能有大半年之后,大学同学兼跑步的朋友向我介绍我现在的先生。


在一起去跑步的地铁里,她说的话我现在都还记得:“我认识一个男生,和一个6年的女朋友分手,估计有半年了。他那个女朋友我们都不喜欢。不工作,天天要出去吃饭,他还出钱供她读书。第二天要去领结婚证了,就因为女方一定要在他老家老人住的房子里加上名字,最后崩掉了。我觉得人蛮好的,你们星盘我还合过,还可以。要不要认识一下?” 我让她找了照片,一张有迷惑性的照片,带着黑框眼镜,手上拿着红酒杯,灯光下的侧脸很英俊。


我很久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你的问题他会第一时间回复,听的歌,最近在看的书,宗教信仰的看法,所有都能被安静地倾听和回复。有时候可以聊到深夜3点还没法挂电话。他身上有一种我所没有的安定、包容、不急躁以及无私。经历了好几次是否喜欢、是否适合在一起的犹豫,最后我们终于在一起。


我带他给父母看。我并不是很确定是因为我年纪大了还是他们真的满意,他和我父母的见面,他父亲和我父母的见面都很顺利。我们买了结婚对戒,出于经济考虑没有买钻戒也没有举办婚礼,直接回老家领了结婚证。


现在想想是最开心的是只有两个人的时候。结婚后一年,我们生了女儿。我的父母继续频繁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不满意我们私自请的月嫂,不满意照着书带孩子,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自己照顾不好,也照顾不好女儿。他们在我先生出差的时候,带着我去请育儿嫂。工作一周又觉得不合适,辞退了育儿嫂,要秦子帮忙照顾。这样的生活,持续到女儿周岁。


现在,先生去了国外,我带着女儿与父母一起生活。分开以后,我们两个有了好多时间去想没有想过的问题,那些隐藏在生活中,树叶脉络一样延伸到根部的问题。


从小到大我都顺利地完成每一个“任务”,读书,考出好成绩,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找到工作,顺利换了工作,恋爱,分手,结婚,生孩子。每一次任务都有明确的指向和截止时间。如果没有做到,那我的生活就会陷入麻烦。


我是一个完美的执行者,没有真正违背过父母或者社会对“正确”的定义,对我来说抵抗和抗争比接受来得更难,我习惯性地选择更容易走的一条路。抵抗,只会让家庭、生活更糟糕。


就像比起做菜,我更喜欢做糕点,有详细的教材和图片,用秤称量克数,精准步骤,烤箱确定的温度和时间,按部就班,跟着走。比起油画,我更喜欢素描,有清晰的对象,用笔丈量长宽比例,看着真实的阴影描绘明暗。比起哲学书,我乃至更多的人都更愿意用言情的简单的书来消磨时间,不用费脑子,时间就过去了。


但是这样的选择是对的么?我不知道。如果有一条似乎更容易的路,为什么不选?有多少人有勇气去走那条更难的路?又是为了什么要去选择那条更难的路?有没有可能,最可怕的,并不是选择哪条路,而是不做选择?


我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能力自己面对困难,我没有能力从激烈的对抗的情绪中脱身。我学不会处理复杂的关系,我为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固执只是为了展现固执,每一个决定都是顺从的决定?我以为的自己的选择,以为自己懂的道理,好像也都是听来的,看来的。任何一个人说的话,是的,有道理,我就变成了自己的话。因为这样是最简单的。


那又怎么样呢,我并不确定会怎么样。我看到的,听到的,接收到的,组成了现在这个我。


前几天,正在给女儿喂饭,母亲坐在沙发上。


她的电话铃响了,接起电话。


“是的。”“她结婚了。” “再见。”


挂完电话,她有些开心,有些奇怪的优越感。“好像是人民广场留的电话,那个男的还没结婚。”


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继续给女儿喂饭。





作者后记


我自己布置了任务,尝试写点什么。参加了2次每日书,写了第2个短故事,我还会写第3个,第4个,很多个。写这篇文章和第一次不一样,第一次我有明确的主题,独特的经历,不一样的感情。这一次主题罗列了4个,这个是最后一刻听到学员提起相亲随意罗列了上去的最后一个,我想这个肯定不能选,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能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依蔓导师建议写这个,她问了我好多个为什么。我没有仔细想过的为什么。老师推荐的《那不勒斯》,外露的矛盾的语言情绪影响了我,人间非常棒的故事对话,我也尝试在这次加入。每个导师给予的指导都不一样,胖粒老师让我更关注了细节,依蔓老师对我一针见血。想写的欲望,写下来的真实,每一次我都更加认识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停下来,透过女儿透过自己的眼睛再来看看这个世界,每一天都更加有意思了。



✏️✏️✏️


本文来自短故事学院。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阅读更多短故事作品。你也有一个想写下来的故事吗?加入短故事学院,导师会在14天时间里,指导你完成它。


点击了解什么是短故事学院,或直接咨询三明治小治(little30s)。12月短故事学院12月17日开班,正在报名中,戳下方小程序报名吧!




2020最后一期短故事三明治编辑部特别为大家准备了多样礼物!按时完成本期短故事学院写作的学员,将会收到三明治送出的礼物。艰难凛冽的日子,导师们为你挑选了数本好书,充实你的书架。在冬日,可以去期待一些温暖,你可以读一读阿乙的《春天》,或是盖伊·特立斯的非虚构经典《被仰望与被遗忘的》……导师们将随机为大家送出一本书,有很大几率获得作者签名本哦。同时还为你准备了毛毡包!一个适合存放笔记本电脑、同时方便携带的电脑包是写作者的必备装备。三明治定制的电脑收纳毛毡包,保护着你自由自在的文字天地。







阅读作者更多作品


《只在微信上见面的一家三口》





12月短故事学院12.17开课

正在报名中


做一个有意思的凡人,也是很好的想法



三明治招聘


欢迎加入三明治的下一个十年



把生活变成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三明治是一个鼓励你把生活写下来的平台由于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时间阅读三明治的故事或者来和三明治一起写下你的故事不要忘记把我们设为“星标”或给文章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